日期:2025-08-30 09:52:54
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,到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小学,一年级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关键转折点。如何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、建立学习信心?8月27日,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、新华区联盟路小学、湛河区诚朴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掌心策略,他们结合多年教学与班主任经验,从心理准备、习惯培养、能力训练、家校共育等方面,为家长和孩子送上“幼小衔接指南”。
心理衔接:正向引导为先,消除入学焦虑
“孩子对小学的第一印象,直接影响他们的适应速度。”新华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王亚敏老师强调,心理准备是衔接的“第一步”,需从“激发期待”和“减少陌生感”两方面入手。
对孩子而言,家长应多用积极语言描绘小学生活,比如“小学有很多有趣的课,还能认识新朋友”,避免用“再不听话就让老师管你”这类话语制造恐惧感。若条件允许,可提前带孩子熟悉学校路线,参观操场、教学楼,也可通过《大卫上学去》《小阿力的大学校》等绘本,让孩子直观了解小学日常。同时,仪式感能增强孩子的归属感,王亚敏老师建议,家长可和孩子一起挑选书包、文具,告诉他们“这是你成为小学生的专属装备”。
“家长的心态同样重要。”新华区联盟路小学王甜甜老师提醒,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适应困难产生焦虑,而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。“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,初入学的短暂不适是正常现象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。”
习惯培养:规律作息打基础,自理能力是关键
“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差异大,提前调整能让孩子少些慌乱。”多位老师均提到,作息习惯是衔接的“核心环节”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黄存星老师建议,开学前夕,家庭作息需向学校靠拢,要循序渐进地按小学时间安排孩子起床(如早上7点)、睡觉(如晚上9点),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,避免开学后上课犯困。
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适应校园的“底气”。新华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夏建青老师指出,从收拾书包、系鞋带到整理文具,这些小事都需提前在家练习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贾珊珊老师补充,还应教会孩子独立上厕所、饭前便后洗手,最好掌握扫地、擦桌子等简单劳动技能,“这不仅能减少对老师的依赖,还能培养责任感”。
时间观念的培养也不可或缺。王亚敏老师建议用沙漏或计时器掌心策略,让孩子感受10分钟、20分钟的时长,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穿衣、吃饭等,为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。
学习适应:从“游戏”到“课堂”,循序渐进练专注
幼儿园以游戏为主,小学则需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,如何帮孩子平稳过渡?
“先练‘静心坐’,再养‘学习习惯’。”夏建青老师建议,家长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坐能力,初期从20分钟开始,逐渐延长至30—40分钟,内容可选择阅读、绘画等孩子感兴趣的事。贾珊珊老师也提到,每天让孩子静坐看书10分钟,能有效锻炼专注力和自律性。
在学习习惯上,王亚敏老师强调“从扶到放”:刚入学时,孩子识字量少、理解力弱,家长可帮忙读题、讲解要求,但不要包办代替;学过的知识需定期复习,避免“学后忘前”,待孩子适应后,再逐步过渡到自主预习、检查作业,防止养成惰性。
此外,王甜甜老师建议坚持每日15—20分钟亲子阅读,既能培养孩子的倾听与专注习惯,也能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,为语文学习积累基础。
社交与安全:教会沟通技巧,筑牢安全防线
“融入集体是孩子适应校园的重要前提。”湛河区诚朴路小学杨艳芳老师建议,家长要教会孩子使用“请”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等礼貌用语,引导他们学会分享、玩游戏时遵守规则,遇到矛盾时用语言沟通而非动手等。同时,鼓励孩子大胆表达需求,比如“老师,我想上厕所”“老师,我不舒服”,避免因胆怯耽误自身需求。
湛河区诚朴路小学王琳老师则提到,若孩子性格文静、容易害羞,家长可提前与班主任沟通,让老师帮忙安排热情的同学做同桌;可鼓励孩子带小贴纸、小书签等小礼物,主动与同学分享,快速拉近关系。
安全是适应的“底线”。王甜甜老师特别强调,家长需做好四方面安全教育:一是交通安全,教孩子认识交通标志,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;二是校园安全,提醒课间不猛跑、不拥挤,避免危险游戏;三是自我保护,教会孩子拒绝陌生人的搭讪,记住家长电话号码;四是卫生安全,培养勤洗手习惯,身体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。
家校共育:信任协作,做孩子的“后盾”
“孩子的适应离不开家校同步努力。”多位老师均表示,家长应信任老师的专业性,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老师平和沟通,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学校或老师。
王亚敏老师建议,开学后家长可主动添加老师联系方式,为孩子做简单介绍;每天放学后,抽出15—20分钟时间与孩子聊校园趣事,比如“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”“认识了哪个新朋友”,用倾听代替质问,了解孩子的真实状态。
王甜甜老师提醒,班级群是发布通知的重要渠道,家长应及时关注,避免无关信息刷屏;同时遵守学校规则,按时接送孩子、有事提前请假,“家长的守时和守规,就是给孩子树立榜样”。
“幼小衔接不是‘突击任务’,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。”王琳老师说,家长和老师要多些耐心,不拿孩子和他人比较,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——哪怕是主动举了一次手、认识了一个新朋友,都应及时鼓励。相信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引导下,孩子们一定能自信、快乐地迈出小学第一步,拥抱崭新的校园生活。
(平顶山日报记者 邢晓蕊)掌心策略
阳美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