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22 10:46:26
当你在酒局上忙着给领导添酒、给客户递烟,心里默念 “高情商才能混得开” 时,大洋彼岸的奥马哈小镇里,巴菲特正穿着拖鞋窝在沙发上啃汉堡中金宸大,拒绝了第 N 个白宫晚宴邀请。
更气人的是,这个连 “基本人情世故” 都懒得应付的老头,却成了全世界都想巴结的股神。
这事儿细想就颠覆三观:我们从小被教育 “情商决定成败”,要会察言观色、懂人情往来、能委屈求全,可真正成大事的人,怎么反而像个 “情商洼地”?
别急着骂我抬杠,先看看巴菲特这几十年的 “低情商操作”,你就会发现,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 “高情商”,可能只是平庸者的遮羞布;而真正的成事智慧,恰恰是带着锋芒的 “选择性情商低”。
一、对无效社交 “绝情”,你的酒局,不如我的书架
去年某互联网大厂 CEO 在访谈里哭诉:“我每天要参加 8 个酒局,喝到胃出血还得赔笑脸,这就是高情商的代价。” 底下一堆打工人共鸣:“可不是嘛,上次我拒绝同事的生日聚会,第二天就被排挤了。”
但巴菲特这辈子,可能都没体会过这种 “社交焦虑”。
他的日程表干净得像张白纸:每天早上 6 点起床,吃个麦当劳早餐,然后钻进办公室读财报、看新闻,下午 4 点准时下班陪家人。
至于那些 “拓展人脉” 的商业酒会、“增进感情” 的行业峰会,他的回应永远是:“抱歉,我宁愿在家读一本好书。”
有一次,奥巴马亲自邀请他参宴,巴菲特直接回了封短信:“感谢邀请,但我晚上要和查理(芒格)讨论可口可乐的年报,就不去了。” 气得白宫秘书私下吐槽:“他以为自己是谁?这么不给面子。”
可巴菲特根本不在乎,在他眼里,和芒格分析一个公司的护城河,比和一群政客碰杯有价值一万倍。
你可能会说:“他是首富才敢这么狂,我们普通人哪能得罪人?” 这话恰恰说反了, 正是因为他从年轻时就敢对无效社交说 “不”,才攒出了成大事的资本。
25 岁的巴菲特刚创业时,住在纽约的小公寓里,每天雷打不动读 10 个小时的公司年报。
朋友拉他去参加 “精英派对”,说能认识华尔街大佬,他翻了个白眼:“如果那些大佬真有本事,早就写在财报里了,何必在酒局上吹牛逼?”
后来证明,他这股 “社交绝情” 简直是神操作。
当同龄人把时间浪费在 “认识谁” 上时,巴菲特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打磨 “能干嘛”。
他能记住几千家公司的毛利率,能从一堆枯燥数据里揪出被低估的股票,这种硬实力,比 100 个酒局上认识的 “大佬” 都靠谱。
反观我们身边那些 “情商高手”,今天陪客户唱 K,明天帮同事带饭,好友加了 5000 人,真正需要帮忙时连个靠谱的人都找不到。
就像巴菲特说的:“社交就像种庄稼,你得选好种子再浇水。要是把时间花在野草上,再好的土地也长不出粮食。”
你以为他 “情商低” 不懂应酬?其实他比谁都清楚:真正的人脉不是 “求来的”,而是 “吸引来的”。
当你自己变成梧桐树,凤凰自然会来栖。
那些天天忙着 “维护关系” 的人,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本事中金宸大,才只能靠人情世故混日子。
二、对他人期待 “钝感”,你们的看法,关我啥事
2000 年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候,全华尔街都在炒科技股,连出租车司机都在聊 “.com 公司”。有人问巴菲特:“你怎么不买科技股?是不是老了跟不上时代了?” 巴菲特耸耸肩:“我看不懂那些公司的商业模式,所以不买。”
这话一出,全美国的财经媒体都炸了。《华尔街日报》写文章嘲讽他 “保守得像块石头”,年轻的基金经理们在电视上笑他 “不懂互联网”,甚至连他的亲儿子都劝他:“爸,你就买一点吧,不然别人会说你落伍的。”
换做一般人,早就被这些声音逼得妥协了,毕竟 “被人说老了”“跟不上时代”,多伤面子啊?可巴菲特就像没听见一样,照样拿着现金买可口可乐、吉列剃须刀这些 “老掉牙” 的公司。
结果呢?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,无数追热点的基金经理亏得底裤都不剩,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反而赚了 20%。
这就是巴菲特的 “第二重情商低”:对他人的期待和评价,根本不敏感。你说他老,他认;你说他保守,他也认;但你想让他为了 “别人怎么看” 改变自己的原则,门儿都没有
反观我们身边的 “高情商” 选手,简直把 “活在别人眼里” 刻进了 DNA。年轻人为了 “别人说稳定”,放弃喜欢的工作去考公;创业者为了 “别人说靠谱”,跟风做自己不懂的行业;甚至连买件衣服,都要先问朋友 “大家觉得好看吗”。
就像芒格说的:“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演别人喜欢的戏,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。”
巴菲特年轻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压力。他刚做价值投资时,整个华尔街都在搞 “投机短线”,没人瞧得起他的 “笨办法”。
有个老牌基金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沃伦,你这一套太过时了,想在华尔街混,得学会跟着市场走。” 巴菲特当时没反驳,只是在心里想:“我要是跟着你们走,早就饿死了。”
后来他在股东大会上笑着回忆:“别人的看法就像天气预报,今天说晴明天说雨,你要是天天盯着看,什么事都干不成。
我这辈子就认准一件事:只买自己看得懂的公司,不管别人怎么说。”
这种 “钝感力”,其实比 “会说话” 更接近情商的本质。
真正的高情商不是 “让别人舒服”,而是 “让自己不拧巴”。如果你连自己的原则都守不住,天天为了别人的眼光改来改去,就算把所有人都哄开心了,最后也只能活成一个没有灵魂的 “老好人”。
三、对短期利益 “冷漠”:眼前的芝麻,我不捡
2019 年,加密货币火得一塌糊涂,有人找到巴菲特,说要给他介绍一个 “能翻 10 倍” 的比特币项目。巴菲特听完直接摆手:“那玩意儿根本不是投资,就是投机。
我宁愿买年化 2% 的国债,也不碰那些看不懂的东西。
对方急了:“可现在好多人都赚翻了!你不觉得可惜吗?” 巴菲特笑了:“可惜什么?如果我为了短期利益乱投资,早晚得把几十年攒的钱都亏进去。
就像钓鱼,你不能看到什么鱼都想钓,不然最后连鱼竿都得丢。”
这就是巴菲特的 “第三重情商低”:对短期利益特别 “冷漠”,甚至到了 “不近人情” 的地步。
别人都在抢快钱的时候,他像个守财奴一样抱着自己的 “慢生意” 不放;别人都在追热点的时候,他像个老顽固一样守着自己的 “能力圈”。
2008 年金融危机时,雷曼兄弟倒闭,整个华尔街都在恐慌性抛售股票。
有人劝巴菲特:“赶紧把股票卖了,不然会亏更多!” 巴菲特却反其道而行之,拿出 100 亿美元买了高盛的股票。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,高盛随时可能倒闭,这不是把钱往火坑里扔吗?
可巴菲特根本不管这些 “短期噪音”。
他算了一笔账:高盛的核心业务没问题,只是暂时遇到了流动性危机,现在买进去,几年后肯定能赚大钱。结果呢?5 年后高盛股价涨了 3 倍,巴菲特净赚 200 亿美元。
反观那些 “情商高” 的投机者,天天盯着 K 线图,涨一点就卖,跌一点就慌,看似 “反应快”,其实都是在给市场送钱。
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:为了涨工资跳槽,结果越跳越差;为了赚快钱搞副业,结果把主业都荒废了;为了短期业绩造假,结果把公司搞垮了。
他们看似 “精明”,其实都是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双眼。
巴菲特的 “冷漠”,恰恰是因为他看得更远。他说:“我从来不想赚快钱,我想赚的是一辈子的钱。就像种一棵树,你得慢慢浇水、施肥,不能指望它第二天就开花结果。” 这种 “延迟满足” 的能力,比 “会抓机会” 更重要。
很多人以为 “情商高” 就是 “会抓机会”,其实不然。
真正的成事者,都懂得 “放弃机会”,放弃那些看似诱人却不靠谱的短期机会,坚守那些看似缓慢却正确的长期道路。
就像芒格说的:“我们之所以能成功,不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多少机会,而是因为我们拒绝了多少诱惑。”
四、别再被 “伪情商” 忽悠了:真正的情商,是对自己真诚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“照你这么说,我们都不用学情商了?” 当然不是。
我想说的是,我们一直被 “伪情商” 忽悠了,那些让你委屈求全、迎合他人、急功近利的 “高情商”,其实都是平庸者的生存技巧;而真正的成事情商,是带着锋芒的 “自我坚守”。
巴菲特不是真的 “情商低”,他只是把情商用在了该用的地方:他对合作伙伴真诚,所以芒格愿意跟他合作 50 年;他对股东负责,所以伯克希尔的股价 50 年涨了 2 万倍;他对自己坦诚,所以从来不为了面子做违心的事。
他的 “低情商”,不过是对无效社交、他人期待、短期利益的 “战略性放弃”。
反观我们身边的 “伪情商” 选手,他们把情商当成了讨好别人的面具,把圆滑当成了处世的法宝,把投机当成了成功的捷径。
可最后呢?面具戴久了摘不下来,圆滑到最后没了原则,投机到最后血本无归。
就像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:“如果你想成大事,就别把时间花在‘让别人舒服’上,要把时间花在‘让自己变强’上。
当你自己足够强的时候,自然会有人来适应你,而不是你去适应别人。”
所以,别再为了 “情商高” 而委屈自己了。该拒绝的社交就拒绝,该坚持的原则就坚持,该放弃的短期利益就放弃。你要知道,真正的强者,从来不需要用 “高情商” 来证明自己,他们的实力,就是最好的 “情商”。
就像巴菲特那样,穿着拖鞋啃汉堡又怎样?拒绝总统邀请又怎样?看不懂比特币又怎样?只要能把自己的事做好,能坚守自己的原则,能赚到自己该赚的钱,就算被人说 “情商低”,那又何妨?毕竟中金宸大,成大事者,从来都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。
阳美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